首页 > 学会专家
立足实践研究中国工程伦理
作者:admin 时间:2016-10-28 阅读:3324
 20世纪70年代以来,工程伦理学在美国等国家逐渐兴起。该学科以工程与自然、人、社会的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跨学科交叉研究工程及由工程实践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随着我国工程实践不断发展,近年来,中国工程伦理研究正在经历创新发展,工程伦理教育也开始引起社会关注。针对如何进一步推进我国工程伦理研究并服务于工程实践等问题,记者采访了相关学者。

  由原则性讨论转向实证研究

  工程伦理学产生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工程的负面影响显现,一些科学技术及工程引发了社会问题和人文担忧。

  大连理工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前表示,当前,工程伦理学主要研究制定工程伦理的原则、规范、方法和工程决策、实施、管理等环节中产生的伦理问题,特别是工程风险、工程质量、工程评价的伦理问题,以及工程伦理史、工程伦理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工程伦理学的研究方法除了常规的理论研究方法外,还需要采用案例分析、社会调查、跨学科比较研究等方法。

  伴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工程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丛杭青认为,工程伦理学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从关注工程职业自身的规范与制度建设,到梳理工程职业的社会责任,再到研究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与保障。之所以会发生这种转变,与对工程性质认识的两个转变相关:一是工程从科学形态走向实践形态,并最终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二是力图在这两种形态中为工程找到一个恰当位置,为工程的现代发展及未来发展提供价值合理性与正当性说明。当然,工程形态不是科学形态与实践形态的简单相加,它有其自身特有的形态。

  王前认为,工程活动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日益显著及引发的伦理问题日益突出,是工程伦理学研究对象转变的动因。研究方法的转向则是从比较抽象的原则性讨论逐渐转向实证色彩较明显的研究,关注工程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建立中国工程伦理理论与方法

  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但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丛杭青认为,目前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已经从引介西方工程伦理理论与方法阶段进入到创新发展阶段,即建立中国工程伦理理论与方法的历史时期。在从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的过程中,我们应当立足于中国经验与中国智慧,提出拥有中国话语的工程伦理理论与方法体系。中国工程伦理的理论建构可以从4个方面加以考察:工程精神、工程规范、工程制度建设和工程的社会治理。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李世新表示,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工程伦理学属于后发型。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面临着双重任务:一方面,同发达国家一样,新技术发展带来的伦理问题有待研究;另一方面,我们又面临着从传统迈向现代的复杂转变过程,传统的伦理规约机制有待改善,亟须探讨和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伦理规范及其规约机制。

  此外,工程伦理教育的发展是我国工程伦理学发展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据王前介绍,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开设了工程伦理课程,工程伦理研究队伍也在不断壮大,研究成果显著增加,有些成果开始产生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当前我国工程伦理学比较关注的领域包括:工程风险和工程事故涉及的伦理问题,工程伦理教育的方法论以及工程伦理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等。

  突破工程职业化程度不高瓶颈

  不管是外部发展条件方面还是自身方面,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在推进过程中还面临一系列需要克服的困难。从外部发展条件来看,李世新认为,当前制约我国工程伦理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工程职业化程度不高,尤其是工程师职业组织在促进工程职业伦理方面的作用有待提高。从自身方面看,王前表示,我国工程伦理学理论研究成果对工程实践的影响还不显著;工程伦理教育发展不平衡。另外,工程伦理研究的本土化特色还不够明显。

  丛杭青认为,当前中国工程伦理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以科学伦理、技术伦理与技术政策取代工程伦理。

  关于如何推进我国工程伦理学研究,李世新提出,加强工程伦理发挥作用的机制建设;重视开设工程伦理课程;将工程伦理纳入工程教育认证;在工程师职业认证过程中强化工程伦理考核;在工程项目决策中增加社会评估环节;加强对新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的社会伦理环境影响的预测分析和评估。另外,实行伦理学界与工程界的密切合作,选择社会影响大的重大工程技术领域,对其各方面不同性质的作用效应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

  丛杭青认为,中国工程伦理建设应该着力于“两个面向”,即面向国内的中国工程现实和“走出去”的中国工程现实。其中有两个关键点,一是中西方优秀工程伦理资源的传承;二是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理论视域的拓展。不应仅局限于西方工程伦理思想的落地化,而应更多地从中国传统伦理思想和工程文化中寻找资源,同时,突破学术壁垒,着眼于工程实践的伦理形态研究。

  记者 潘玥斐

主办单位: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 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

版权所有: 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 豫ICP备2022017640号-1 技术支持:鹏程科技

地 址:郑州市花园路28号(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50米路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一楼) 电话:0371-55656757 55652007 65721217

Copyright 2021 HNJJZ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