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会专家
新时期建设“美丽河南”的决策建议
作者:admin 时间:2016-07-21 阅读:979
 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一般项目决策建议(2014045

 

新时期建设“美丽河南”的决策建议

河南省新时期建设美丽河南要认真组织实施《河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结合生态市、生态镇、生态村的创建指标和环保模范城创建指标和当地自然环境特点,以符合生态系统自身规律的形式进行设计和建设,积极创建生态,保护植被水域和自然景观,促进建设、化与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到2015年,创建国家级生态县(市)12个、省级生态县(市)15个、省级生态乡镇500个、省级生态村3000个。具体任务可以从建设美丽城镇、建设美丽乡村、保护美丽自然三个方面来归纳:

 一、河南省建设美丽城乡的主要任务

    首先要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污水、垃圾处理等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要与发展同步进行。积极推进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加快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建设或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建设提升泵站,提高污水收集率和污水处理厂负荷率,强化污水处理设施运营监管。全面实施污水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工程,到2015年,对现有低于一级排放标准的90座污水处理厂进行升级改造,改造规模347.1万立方米/日。全面完成已开工的续建项目建设,形成140万立方米/日的处理能力。加快推进污水处理设施新建工程,全面开展新建180座城市及县城污水处理项目的建设工作,形成601.5万立方米/日处理能力。积极推广污水再生利用,新建再生水设施规模338.19万立方米/日。加快乡镇污水处理项目建设,新建污水处理厂296座,规模93.8万立方米/日,建设污水管道2440公里。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建设,建立垃圾分类收集、密闭转运、集中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理体系,到2015年省辖市和县(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70%以上。加大集中供热、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推动以化工、印染、冶炼等为主导产业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废水处理设施,实现污染物集中治理。培育一批环境友好型示范产业集聚区。

第二要以遏制灰霾天气和光化学污染为重点,实施城市清洁空气行动。深化工业大气污染防治,加大重点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全面推进清洁生产和工业废气二氧化硫治理,加快工作氮氧化物治理步伐,严格工业烟气颗粒物排放要求,推进产业集聚区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有效遏制城市大气污染,全面开展城市建成区燃煤锅炉拆除改造工作,扩大城市高污染燃料禁燃区范围,全面加强饮食服务业大气污染治理,强化施工扬尘和堆场管理,有效遏制道路交通扬尘,加快推进油气回收治理,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到2015年,全省城市细颗粒物(PM2.52014年年平均浓度下降5%,环境空气优良天数逐年提高。

第三要提高美丽城镇建设的信息化水平。加强新发展区域环境质量监测和预警网络建设,优化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布局;加强应用卫星遥感和地面监测相结合的生态环境监测监控能力建设。逐步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网络,实现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控;加强对涉重金属和危险废物污染企业以及放射源的监测监控,推进国际履约受控物质监测监管。加强移动执法系统和信息平台建设,提高机动环境执法能力。逐步建立天地一体化的环境监测网络和预警应急监测体系,形成完善的智慧环保预警监控网。

第四要综合施策,全面治理环境突出问题。优先保护饮用水源地,加大城区河段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对空气污染成因的分析和对策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开展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推动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设施建设。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全面推行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加大城市扬尘污染和机动车尾气污染监测治理力度,逐步改善空气环境质量。加强社会生活、建筑施工和道路交通噪声监管,妥善解决噪声扰民问题。开展重污染工业企业搬迁地块土壤环境调查和风险评估工作。

第五要完善环境应急防范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作的全过程管理防控体系。加强工业危险废物、电子垃圾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持续开展环境风险源高于调查和污染隐患排查整治。强化辐射安全规范化管理,实现辐射事故零发生。开展重金属、危险废弃物污染治理。加大环境安全监管力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建立健全应急预案,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第六要大力开展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工作,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立与完善为生态环境保护服务的信息平台,为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参与方提供相关技术信息、循环及生态经济发展经验、废旧物资物流信息等。综合运用财税政策、投资政策、信贷政策、价格政策等手段影响和规范企业行为,加强企业的生态环保意识。倡导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观,普及生态环保知识,形成社会共识和舆论氛围。提高全体民众的环境意识,积极加强公众参与,让公众更加了解环境法律的要求和自己所应承担的环境责任和义务,自觉维护应取得的环境权益。

    第七要加强农村农业的生态环境治理。农村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薄弱地带,农业面源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要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加大农村环境保护资金投入,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增大农村生态环境监测力度,增强农业科技发展实力,鼓励农业可持续发展,使农村居民能够有安全的饮用水源、安全的食物,免受土壤、空气污染的侵扰,拥有优质的生活环境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二、河南省保护美丽自然的主要任务包括:

(1)依托城区河流、干渠、道路,结合水源地、湿地分布和生态隔离带建设合理布局城市生态网络,推动绿化建设由平面绿化向立体绿化转变,扩大垂直绿化和立体绿化,提高绿地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面积,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积极推进桐柏大别山生态区、伏牛山地生态区、太行山生态区、平原生态涵养区建设,构建黄河滩区生态涵养带、南水北调中线生态走廊、沿淮生态走廊,尽快形成四区三带的区域生态格局。

2实施主体功能区建设。结合国家主体功能区划分,河南省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建设,依托山体、河流等生态空间,实施生态环境保护工程。在江河源头区、重点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重点区、江河洪水调蓄区、防风固沙区等地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提高环境综合承载能力。优化区域生态安全格局,建立平等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推进区域生态环境的共同建设、共同保护和共同治理。按照人口资源环境均衡发展、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一致的原则,推动各个区域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科学发展,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

(3)保护水资源必须有效控制水污染,因此要大力降低污染源排放的废水量和降低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行之幼的措施是:①改革生产工艺和设备,少用水或不用水;少用或不用容易产生污染的原料,减轻处理负担。②妥善处理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杜绝任意排放。③回收城市污水,用于农业、渔业和城市建设等,节约新鲜水,缓和农业和工业同城市争水的矛盾。④加强对水体及其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使水污染逐步得到减轻和控制。土地资源保护的根本措施是植树造林,对已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合理灌溉和耕作。

4森林是由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组成的绿色植物群体,要根据森林的自然生长规律,有计划地合理开发,永续利用,还要注意防止森林火灾和防治病虫害。可持续的自然发展是个大方向,实现生态平衡必须对森林进行密集有效的管理,可对森林实行集约化经营,保障未来森林的量才能满足需求,维持森林平衡发展,严格保护天然林继续加强森林资源培育。

    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力度,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促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着重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污染问题,抓好重点流域、重点地区、重点行业的布局优化、污染防治以及重点区域的生态建设。努力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结合本课题内容,建设美丽河南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设生态文明工程,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要加快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规范、长期、稳定、可靠的保障。立足于生态环保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健全法规标准、严格管理制度、完善经济政策、推行市场化机制、强化法律监督,实行最严格的源头保护制度、损害赔偿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完善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制度,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

大力实施“六大工程”为着力点,切实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群众最关心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大力实施蓝天工程、碧水工程、城市生态提升工程、乡村清洁工程、重大生态修复工程、环境风险防控工程等“六大工程”,综合防治大气、水、土壤和其他污染,加强区域生态网络建设,努力走出一条以治理污染促进科学发展、转型升级、民生改善,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的新路子,为人民群众营造天蓝水净地绿的人居环境。

坚持把培育和弘扬生态文化作为美丽河南建设的重要内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开展生态文明创建,持续增强全民节约、环保和生态意识,引导全社会树立生态理念、生态道德,构建文明、节约、绿色、低碳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把生态文明建设牢固建立在公众思想自觉、行动自觉的基础之上,形成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生态文明规定人人遵守的良好风尚。

   (2)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为从源头上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必须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转型,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共同提升,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布局,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着力提高节能环保、新能源、绿色生态农业等绿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加快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粗放高耗外延向集约绿色低碳转变,加快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现代产业体系,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

以全面加强资源节约为突破口,推动资源利用方式转变。要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理念,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资源节约,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全方位全过程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由高投入、高污染、高排放向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转变,努力用合理的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于工业化仍未完成的河南来说,发展仍然是一个最根本的问题,也是经济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就要求河南在抓紧治污的同时,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共同提升,推动产业发展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由粗放高耗外延向集约绿色低碳转变;以壮大规模和提升水平为主攻方向,加快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产业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提高绿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实现由黑色经济体系向绿色经济体系的转变,既要百姓富,也要生态美。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环保措施的扶持

建立完善实施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和污染物排放限制等方面的环境准入制度,实行能源消费、污染排放、耕地、林地征占用总量控制制度,制定造林绿化、生物多样性保护、节能减排等扶持政策。加快制定绿色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国家财税政策,合理调整省内财税政策,鼓励发展绿色低碳产业项目,引导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制定完善引导绿色消费、加强废弃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措施。深化价格改革,逐步实现生态环境资源的商品化。加大财政对绿色发展的投入,确保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等重点领域项目实施。拓展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多种形式参与绿色发展。健全金融支撑体系,积极开发绿色金融产品,实施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政策,加强生态建设、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的投融资服务和国内外交流与合作。

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和生态补偿制度,在经济社会考核中加大资源保护、环境保护、生态效益指标的权重,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建立省内生态补偿机制,坚持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抓紧建立区域协调关系、体现社会公平、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区域内生态补偿机制。探索建立省际环境保护协调机制,借助《中原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等跨省区域规划,建立省际产业规划的统一协调机制,建立省际环保管理机制和区域环境监测网络机制,形成区域环境保护工作合力。

   4加强科技创新,发展绿色产业

    科技创新是发展绿色经济的重要支撑和保障。当前,应当下大力气加强对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创新。加快形成充满活力的绿色科技工作机制,尤其要重视通过各种政策手段,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和参与绿色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与推广,使企业真正成为绿色科研开发投入主体、技术创新主体、科研成果应用主体,积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积极构建科研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的知识创新机制,着力推进绿色科技的基础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形成一批学科优势明显的研究基地和创新团队。此外,还要搭建开放的绿色科技研究试验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和战略联盟平台,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科技与产业相融合,形成互相融合、互相促进、互动发展的态势。

    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体现绿色发展的指标纳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增加考核权重,建立领导干部任期绿色发展问责制和终身追究制。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实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离任审计。树立底线思维,实行最严格的资源开发节约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能源、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生态补偿、生态服务价值评价、分类差异化考核等制度建设,以及节能量、碳排放权、水权、排污权交易、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等市场化机制建设方面积极探索。

    (5)调整政绩考核标准、完善目标考核机制

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加快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责任奖惩机制,考核结果作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严格实行问责制。在对地方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过程中,要加入绿色发展、环境保护方面的指标和内容,将环保成绩纳入地方发展考核体系,让美丽河南建设做的好的地区享受相当荣誉、得到相当奖励,形成百舸争流建设美丽河南的生动局面。

建立和健全政府负责、部门齐抓共管、环保统一监督、企业治理、公众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将生态环境保护考核纳入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考核目标。通过对城市环境的考核,以及对各级环境工作的评价,从而促进环境保护的进程,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

(6)号召全民参与,共同建设美丽河南

美丽河南的建设需要每个人民都参与其中,为之而出力。广大民众生活和消费方式的点滴改变,涓涓细流可以汇成大海,对生产方式形成倒逼机制,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应充分发挥新闻媒介的舆论导向作用,在全社会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绿色生活和绿色消费宣传教育活动,倡导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形成推进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在全社会形成自然、健康、适度、节俭、生态的绿色消费环境和氛围,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选择原生态、低污染、低消耗的绿色产品,促进公民自觉形成绿色消费习惯;实施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战略,鼓励公众绿色出行,推动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加快向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

 

 

                             作者单位:郑州市农业机械管理局

                             作者姓名:王得华

 

                             

 

主办单位: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 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

版权所有: 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 豫ICP备2022017640号-1 技术支持:鹏程科技

地 址:郑州市花园路28号(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50米路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一楼) 电话:0371-55656757 55652007 65721217

Copyright 2021 HNJJZ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