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综合
盘点2020年河南营商环境工作——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 擦亮出彩河南“新标识”
作者:admin 时间:2021-01-29 阅读:775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王国生书记强调,“要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河南新标识”“要对标国际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尹弘省长要求,要不断提升全省营商环境整体水平。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担当作为、锐意进取、积极创新,全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经济活力持续提升。

  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及成效

  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各地各部门不断推进优化营商环境,在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开展“以评促改”、强化政策落地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

  (一)组织领导更“强”,工作统筹推进有力。成立省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省委办公厅、省人大办公厅、省纪委监委、省政府办公厅等40多家部门为成员的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机构改革中,在省发展改革委增设营商环境建设处,承担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省政府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省政府常务副省长每月主持召开一次工作例会,专门听取优化营商环境、“放管服”改革工作进展情况,专题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明确重点任务,制定工作台账,及时高效解决工作推进中遇到的困难。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印发《省领导分包优化营商环境重点领域专项方案》,明确6位省领导分包17个营商环境重点领域,并成立17个工作专班,加强协调联动,细化工作举措,层层压实责任,合力推进营商环境优化工作。全省大部分地市建立了由市委或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负责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推动机制,协调推进各项改革工作,形成全省“一盘棋”的良好工作局面。

  (二)政策体系更“全”,重点领域改革加速。对标国际国内先进地区做法,构建了以《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18-2020年)》为核心的“1+15+N”政策体系,营商环境制度框架体系、责任分工体系基本建立。目前,三年行动方案明确的各项任务已全面完成。聚焦企业关切的难点问题,在全省开展营商环境“116”优化提升行动,印发《河南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行动方案(2020版)》(豫营商〔2020〕2号),围绕不动产登记、办理建筑许可等16个重点领域,出台1个总体提升方案和16项专项提升方案,提出278条政策措施,着力破解制约营商环境的突出问题。出台《2020年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工作方案》(豫营商办〔2020〕2号),提出23条具体举措,明确年度任务和工作目标,扎实推动全省营商环境优化提升。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意见,印发《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更好服务市场主体的实施方案》(豫政办〔2020〕44号),提出80条具体政策措施,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

  (三)评价机制更“优”,以评促改扎实推进。委托专业第三方机构,对标世界银行和国家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办法,连续两年开展全省营商环境评价。一是突出地方特色。聚焦法治、政务服务等领域,增加信用环境指标,将政府诚信、清偿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司法机关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等纳入评价范围,构建了具有河南特色的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二是突出结果运用。在向各地反馈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全省营商环境情况,实行评价结果“三挂钩”,切实推动以评促改、以评促优。三是突出整改落实。实施“专家门诊”模式,对各地各部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把脉问诊”,印发《2020年河南省营商环境整改提升总体工作方案》,督促指导各地各部门高标准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及完成时限,全面推进评价整改,着力补齐营商环境短板弱项。四是突出业务培训。通过“视频会议+网络云培训”方式开展河南省营商环境评价培训会,邀请国家发改委法规司领导深入解读国家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国内知名专家学者讲解营商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介绍国内前沿实践经验,交流推广典型案例。五是突出国评组织。对纳入国家评价范围的郑州、洛阳、许昌开展专题培训,指导三市认真学习研究、把握要求、吃透精神,配合国家做好数据填报、数据核验等工作,顺利完成国评参评工作。

  (四)政务服务更“好”,利企便民成效显著。一是提升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纵深推进“一网通办”前提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建成贯通省市县三级的一体化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全省“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达98.66%,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达99.48%,不见面审批事项占比达85.22%。大力减环节、减时间、减材料,全省行政许可事项承诺办结时限比法定办结时限压缩71.16%,推动38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全面构建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体系,建立政务服务社会监督员和“豫事办”体验官制度,政务服务“好差评”三覆盖、双归零、三挂钩受到国务院办公厅肯定。二是深化投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启动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印发实施《河南省深化投资审批“三个一”改革实施方案》,统一审批事项,精简申报材料,投资审批事项精减至36项,一般性企业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压减至100个工作日以内。在全国率先推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多测合一”,推行“清单制+告知承诺制”审批,积极推进“区域评估”“多评合一”等改革。2020年全省累计实施区域评估地块面积达604.8平方公里,部分项目已能够共享使用区域评估成果。告知承诺制实施范围逐步扩大,多数城市已制定公布告知承诺制事项清单。三是深化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等制度改革。全面压减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目录和简化审批程序,在全国第一批实行食品相关产品生产许可告知承诺审批、推进“一企一证”改革,将26类食品许可权限下放至省辖市、省直管县(市)市场监管部门,食品经营许可办结时限压缩1/2。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目录大幅压减至10类,许可申报材料压减85%以上,办理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内,最快当天办结。四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先照后证”改革,226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只保留32项,后置审批或直接取消87%项。积极推进“证照分离”改革,对106项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实施“证照分离”改革,在河南自贸试验区将中央层面的523项和河南省层面的3项事项全部纳入改革范围。在全国率先建成企业全程电子化登记系统,实现“一次填报、一网通办、限时办结、即时回馈”,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2天。推进企业注销“一网通办”,实现营业执照、社会保险等各类涉企注销业务“一网指引、一网公示、一网查询、一网反馈”。供水、供气、供暖报装时限分别压缩至5、6、8个工作日以内。五是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健全审查规则,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组织开展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严厉查处典型垄断违法案件。开展全省重点领域反不正当竞争执法行动,集中整治市场混淆、商业贿赂、虚假宣传以及涉网不正当竞争等突出问题。开展厂房租赁市场租金、铁路货物运输收费、机动车停车收费、砂石市场等领域价格专项整治。

  (五)服务效能更“高”,助企纾困积极有为。一是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出台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22条等一系列举措,深入开展“一联三帮”“万人进万企”等活动。成立复工复产专班,有序推进全省企业复工复产和项目建设,省、市、县三级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实现24小时“人员轮班换、机器不停转”,疫情最严峻时贡献全国支援湖北物资中1/5的医用防护服、1/7的N95医用口罩、1/10的普通医用口罩。推行健康状况有监测、复产用工有保障、劳务输出有组织、就地就业有帮扶、信息系统可追溯等“四有一可”模式,有效破解用工难题。疫情防控期间免收车辆通行费,共计减免通行费93.39亿元,受益车辆1.1亿辆次。二是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开展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行动,连续4年出台降成本措施,综合施策降低要素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预计全年降低企业成本1500亿元以上。实施“2020育鹰计划”,推进惠企政策20条落地落实,指导帮助153家企业享受银行优惠贷款和财政贴息,96家企业享受税收减免政策。成功争创国家首批物流降本增效综合改革试点,物流费用占GDP比重连续7年下降。着力打好社会保险费“减、免、缓、返、补、降”政策组合拳,将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9%降低至16%,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预计全年减轻企业社保负担600亿元以上。全面落实降低工商业电价5%政策,提前实行天然气淡季价格,鼓励各类业主减免、缓收房租,累计为企业减免电费27亿元、燃气费13亿元。三是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开展“惠企助力,金融在行动”中小微企业金融政策和产品推介对接活动,组织线上对接430次,实现融资463.2亿元。实施“861”金融暖春行动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百千万”行动,优化金融服务共享平台,截至2020年12月14日,平台进驻27家金融机构,上线141款信贷产品,累计为19416家企业放款819.84亿元,其中小微企业贷款占比93.17%。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作用,累计对6万余户小微企业、“三农”新增贷款担保60余亿元。四是强化财政支持力度。坚持“快、准、明、效”,不折不扣落实好直达机制,财政部累计下达我省直达资金1782.1亿元,已全部分配下达市县,分配率100%,支出进度86.8%,落实项目22587个,惠及企业5233个、困难群众2886万人。规范高效推广应用PPP模式,省级PPP项目库入库项目1136个、总投资1.38万亿元,吸引大量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开展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截至目前,累计为1200家中小微企业实际放贷37亿元,有效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六)监管方式更“新”,市场秩序平稳有序。一是加强“双随机、一公开”监管。逐级建立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制度,在全国率先出台实施方案,建成全省统一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平台,持续完善“一单两库”,在全国率先发布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抽查事项清单,组织对122319户市场主体进行抽检。在2019年全国工商联组织开展的“万家民企评价营商环境”调研活动中,我省企业对本地诚信环境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在选取的8个对标省份中位列第二、中部六省第一。二是加强“互联网+监管”。搭建以“11223”为主体框架的“互联网+监管”系统,即监管事项1个清单,监管大数据1个中心,工作和服务2个门户,标准规范和安全运维2个支撑体系,执法监管、风险预警、分析评价3个应用系统,接入9个试点部门12个特色应用,位居全国第1,监管事项梳理、数据汇聚等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基本实现一个“门户”对外、一张“清单”监管、一张“网络”覆盖、一个“中心”支撑。稳步推进“互联网+监管”市级试点工作,濮阳市建成全省首家智慧环保综合监管平台、漯河市探索推进食品安全互联网智慧监管、平顶山市运用人工智能技术加强河道治理。三是突出重点领域监管。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全省完成食品安全抽检监测任务31.06万批次,查办食品案件3871起,在国务院食安委通报2019年度全国食品安全工作评议考核结果中,我省荣获A等次。加强药品和医疗器械安全监管,全省监督检查药品和医疗器械企业6.7万家次,完成“两品一械”抽样9257批次、检验5143批次,查处违法案件3108件,药品监管工作连续两年被国家评定为A级。开展特种设备领域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在全省开展危化品企业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专项整治、老旧电梯三无电梯专项整治、移动式压力容器隐患排查治理,共检查企业1.78万家,立案查处319件。加强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成口罩用无纺布等169种7334个批次产品的监督抽查,抽检危化品产品116批次,妥善处置3.15晚会曝光的新密再生棉问题。

  (七)法治根基更“牢”,企业权益全面保护。一是加快推进《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对标国务院《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着力在可操作性、可执行性上下功夫,分别明确行政机关、检查机关、司法机关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的具体职责,提出建立营商环境评价奖惩、监测等工作制度,对政务服务办理时限、审批程序、营商环境违法案件查处等也作出具体规定,同时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1100余条,并成立了高规格起草小组,实现两年立法任务8个月完成,做到了起草组规格最高、立法进度用时最短、监督范围最广、可操作性最强、评价结果运用最突出、地方特色最鲜明。二是强化信用环境建设。颁布实施《河南省社会信用条例》,在全国率先出台信用修复专项政策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归集超过46.3亿条信用数据,释放纾困注册资金47亿元。强化信用监管,落实企业信息公示制度,推动涉企信息归集共享和失信联合惩戒,全省纳入经营异常名录95.1万户、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7.9万户,累计限制失信被执行人3.65万人次,信用约束机制日益完善。在全国率先建立信用修复机制,1.3万多户通过信用修复移出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三是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评价。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增加信用环境指标,将政府诚信、清欠工作纳入评价范围。同时,在执行合同指标中增加对公安、司法、监察机关审慎适用强制措施、禁止超范围查封扣押冻结涉案财物、防止将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防止将民事责任变为刑事责任等政策落实情况的满意度调查。推动执行合同、办理破产等指标大幅提升,破产案件用时比2019年平均减少303天、缩短24.2%。四是强力推动法治领域专项整治。建立和完善依法平等保护、公正高效解纷、节省维权成本、改善诉讼服务等机制,全省法院法定期限内结案率同比上升0.35%。加大清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力度,已偿还无分歧欠款41.2亿元,还款进度72.8%。开展影响营商环境执法司法突出问题集中专项整治,建立举报反映、督查督办、疑难复杂案件会商研讨、案件评查通报等机制,帮助解决问题和案件2000余个,依法清理涉企刑事挂案143件,营造了更加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

  (八)基础工作更“实”,包容普惠创新环境不断优化。一是持续优化创新生态。先后出台郑洛新自创区30条政策、实施创新驱动提速增效工程的意见、自创区高质量发展若干重大措施等文件,制定《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等法规。建设国家超算郑州中心,新建35家省级重点实验室,省级农业科技园区达到63家、规模与数量均居全国前列,新布局建设116家第四批省级星创天地,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等国家级基地4家。启动建设首批15家“中原学者工作站”,新遴选中原学者5人,中原科技领军人才60人,3家单位入选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计划)、成为全国入选量最多的省份。持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体制机制,截至2020年10月底,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233.07亿元,同比增长75.44%,吸纳额337.01亿元,同比增长49.44%。二是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稳定就业形势,“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全省全面上线运行,实现就业业务五级应用全覆盖。统筹推进“援企稳岗稳定一批、开发岗位吸引一批、劳务输出转移一批、兜底帮扶保障一批、技能培训提升一批”,累计向2.14万户企业发放稳岗返还资金39.77亿元,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累计完成培训156万人次,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22.11亿元。召开全省卫生健康大会,出台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物资保障体系若干政策措施,启动建设省级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县级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基本达标率85.6%、居全国第6位。全面启动特色骨干大学和学科建设计划,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进展顺利,6所高职学校入围国家“双高计划”。全省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以,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连续第4次提高、达到每人每月108元,全年发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16.5亿元,327万城乡低保对象和50万特困人员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三是持续优化人才环境。改进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审内容和评审方式,完善事业单位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机制。聚焦“三区一群”、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高质量实施各类人才工程计划。认定河南高层次人才3142人,新招收博士后542人。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92.76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9.98万人,开展补贴性培训247万人次,完成国家下达指标180万人的137.2%。深化人才分类评价制度改革,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打通职业资格与职称资格贯通渠道。建立民营企业专业技术人才职称申报评审“绿色通道”和“直通车”制度,民营企业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急需紧缺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可直接申报相应级别职称。四是不断优化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取消道路危险货物运输以外的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考试政策,并将相关考试培训内容纳入相应等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内容,驾驶员凭培训结业证书和机动车驾驶证申领道路货物运输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积极落实各项通行费减免政策,对通行我省所有高速公路的货车采取全路网分车型折扣方式差异化优惠政策。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省高速公路通行费总收入266.84亿元,累计减免通行费112.75亿元。组织郑州市申报国家绿色出行城市,指导郑州市编制郑州市东三环L3级智能网联快速公交示范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五是推进新业态应用场景供给。制定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组织确定郑州等8个新型智慧城市开展试点,统筹推动各地智慧化应用示范场景建设,郑州市生态宜居、驻马店市惠民服务被国家评为新型智慧城市典型优秀案例。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重点实施信息基础设施提升工程、产业生态体系培育工程、融合应用场景示范工程。今年以来,全省共启动5G应用场景项目151个。支持宇通客车探索开展智能公交示范应用,5G智能公交在郑东新区龙子湖智慧岛启动开放道路自动驾驶示范运营,北龙湖5G智能网联公交线路全长17.4公里,建设首条商业化应用自动驾驶公交线。

  随着系列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全省营商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从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结果看,全省营商环境建设呈现出“三个明显提升”:一是全省平均得分明显提升。2019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得分为78.85分、较2018年提升9.59分。二是各市得分明显提升。有6个城市得分提升超过10分,各地最多提高14.34分、最少提高7.1分,2019年最后一名得分高于2018年第一名得分。前9名城市分别为郑州、洛阳、鹤壁、濮阳、许昌、开封、漯河、安阳、新乡。进步较大3个城市分别为商丘、安阳、濮阳。三是绝大多数指标明显提升。20项一级指标中有17项指标实现了提升。其中8个指标提升幅度超过10%、3项超过30%。开办企业、获得电力、获得用气、政府采购等4项指标,已达到国内前沿水平。进步较大指标前5名分别为办理破产、政府采购、不动产登记、办理建筑许可、跨境贸易等。随着全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有力激发。2020年前11个月,民间投资增长2.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2020年底,全省实有市场主体781.2万户,居全国第五位、中部六省第一位。

  二、2021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1年,我省将坚持营商环境评价、建设两手抓,着力强化体制机制创新,着力抓好评价整改,努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一是突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以贯彻落实《河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为抓手,完善配套文件,督促各地各部门加大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力度。二是突出全域化营商环境评价。深入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实现市县全域全覆盖,形成“评价—发现问题—任务清单—整改落实—继续评价”的工作闭环。三是突出示范引领。鼓励各地聚焦市场、政务、法治等环境,持续探索创新,建设一批营商环境试点城市。四是突出分类施策。对标前沿水平,加大改革力度,针对短板弱项指标开展重点攻坚。五是突出数字化监测。逐步建立省级营商环境监测、评价和服务平台,营造便捷高效的“数字化”营商环境。六是突出宣传引导。创新宣传方式,办好河南省营商环境网,推动形成“优化营商环境人人有责、人人参与”的浓厚氛围。


        

       来源:营商环境处

主办单位: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 河南省经济发展战略研究院。

版权所有: 河南省经济战略学会 豫ICP备2022017640号-1 技术支持:鹏程科技

地 址:郑州市花园路28号(花园路与丰产路交叉口向南150米路东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一楼) 电话:0371-55656757 55652007 65721217

Copyright 2021 HNJJZL.ORG.CN All Rights Reserved